前言
云计算在商业领域出现 11 年后,现如今已经成为 IT 领域的标配。云计算的操作性便捷、存储量、对普通用户来说无需考虑底层架构即可使用上层资源,使得云计算在这十年来得到飞速发展。云计算,成就了世界上的 “巨无霸” 公司,同时也为无数小公司提供支持。它的前世今生,到底是怎样的呢?
1、云的起源
1951 年,UNIVAC-1 诞生,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,被用来进行美国人口普查,正式标志着计算机进入商业应用时代。
1959 年,英国计算机科学家 Christopher Strachey 发表关于虚拟化论文,其虚拟化理论是如今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础理论之一。
1961 年,计算机科学家 John McCarthy 发表公开演说,“如果计算机在未来流行开来,那么未来计算机也可以像电话一样成为共用设施……计算机应用也将成为一种全新的、重要的产业基石。”
1969 年,ARPANET 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Leonard Kleinrock 表示 “计算机网络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,但随着网络的进步和复杂化,未来可能看到’ 计算机应用’ 的扩展……”
1984 年,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JohnGage 说出 “网络就是计算机” 的猜想,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,今天的云计算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猜想,并逐步地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。
1996 年,网格计算 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,网格技术也被普遍认为是云计算技术的前身技术之一。
1998 年,VMware(威睿公司)成立并首次引入 X86 的虚拟技术。
1999 年,MarcAndreessen 创建 LoudCloud,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 IaaS 平台。
2004 年,Web2.0 会议举行,Web2.0 成为技术流行词,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。
2006 年,“云计算” 这一术语正式出现在商业领域,Google 的 CEO 在搜索引擎大会上提出云计算 Amazon 推出其弹性计算云(EC2)服务。
2008 年,中国第一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架构云(IaaS)产品 BingoCloudOS(品高云)发行 1.0 版。
2009 年,NIST(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)发布了被业界广泛接受的云计算定义 “……一种标准化的 IT 性能(服务、软件或者基础设施),以按使用付费和自助服务方式,通过 Internet 技术交付”。
2、云计算与 IT 建设发展历程
云计算成为 IT 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热点之一,也是当前企业 IT 建设正在投入或者将要投入的重要领域之一。所以云计算的发展和企业 IT 建设也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着。

2.1 第一时期:集群化时期
第一时期,是企业 IT 建设的初步启蒙阶段。在这一阶段中,企业将自己的 IT 硬件资源进行物理型集中,将分散的资源组合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,为企业统一提供集中式的基础设施服务。在这一过程中,企业不断地实施业务与数据整合,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开始完成自身标准化,使得已有业务可扩展性和新业务能够不断规划。同时,这样的集中化时期也产生了不同的问题,譬如数据传输中断、数据中心业务崩塌带来的数据中断问题,所以企业在建设的后期也开始注重了数据中心容灾建设,特别是一些以数据为中心的热点行业,如金融、网络等行业开展了容灾建设热潮,且大多数企业的容灾建设级别非常高,基本都处于面向应用级容灾(零丢失、零中断),希望业务能在不间断的环境下运行。
2.2 第二时期:网格计算时期
第二时期,是网格计算时期。计算网格为计算资源提供了一个平台,使其能组织成一个或多个逻辑池。这些逻辑池统一协调为一个高性能分布式系统,所以也被称为超级虚拟计算机。网格计算与集群化的区别在于,网格系统更加松耦合,也更加分散,因此网格系统可以包含异构、异地的不同技术资源。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,网格技术就被作为计算科学的一部分,它的一些通用特效譬如可恢复性、可扩展性、网络接入和资源池等属性仍然影响云计算的方方面面。网格计算以中间件层为基础,且中间件层在计算资源上部署的。这些 IT 资源构成一个网格池,实现统一的分配和协调,所以现在也普遍认为网格计算这一时期是云计算发展的雏形时期。
2.3 第三时期:传统虚拟化时期
第三时期,是企业 IT 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。这一阶段数据中心 IT 设备飞速扩张,但是随着而来的就是系统建设成本高、开发建设时期长等问题,严重滞后企业 IT 建设发展速度。虽然企业内部进行了 IT 建设业务模板标准化,但这样的情形下,哪怕是复制型的业务建设都无法降低软硬件采购成本、调试运行成本和缩短业务开发周期时长。因为标准化只是小范围的规划,集中型的大规模 IT 设施带来了大量系统利用率不足的问题,不同的系统独占了各类硬件资源中,造成极大的数据中心资源浪费。所以这一时期,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、IT 运行灵活性较低、资源利用率低下。虚拟化技术在这一时期被广泛利用,它是一个技术平台,用于创建 IT 资源的虚拟实例。虚拟化软件层允许物理 IT 资源提供自身的多个虚拟映像,这样一来,多个用户就可以共享底层处理能力。
虚拟化将多台服务器整合,屏蔽了底层设备的差异之处转向统一提供处理能力,实现了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。在虚拟化技术出现之前,软件只能被绑定在静态硬件环境中,而虚拟化则打断了这种软硬件之间的依赖性,因为虚拟化环境可以模拟对硬件的需求,从而使得企业数据中心服务器可以大幅度提审计算效能,解决 IT 设施的能耗与空间问题。
2.4 第四时期:云计算时期
这一时期也正是我们所处时期。对企业来说,投入一大笔费用(软硬件成本)建设的数据中心,后续更新迭代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。硬件设备在数据中心建立 5 年左右将面临着老化、陈旧等问题,软件技术也有着不断升级的压力。另一方面,IT 的投入与业务发展十分相关,即使在虚拟化后,也难以解决不断增加的业务对自由的变化需求。此时企业希望 IT 资源能够弹性扩展、按需服务,将服务作为 IT 的核心,其主要的商业驱动力是容量规划、成本需求和组织灵活性。云计算架构可以由企业自己构建,也可以采用第三方云设施,基本趋势就是企业采用租用 IT 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业务需求,如同获取水力、电力一样,无需知道如何建设但可以方便使用。
3、云计算的未来
云计算现阶段已经成为 IT 企业运行的标配。2016 年 7 月 15 日,中国银监会发布了《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 “十三五” 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 (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指出银行业应稳步实施架构迁移,到 “十三五” 末期,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,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 60%。不难看出,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云的使用指导,要求五年内 60% 的金融业务要上云。这就是全行业的一个缩影,传统行业对于云计算需求的趋势无可阻挡,可以肯定,未来云计算的重点将在于各行业的业务上,云计算将大面积地用于金融、教育、军工等各行各业。
云计算,从一开始的 “要不要用” 到 “什么时候用” 再到 “必须要用”,云计算已逐步成为企业 IT 建设的标配,真正地拥抱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。